close

103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

國中小兼任輔導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~適性輔導團體督導研習

103.01.22 9:00~12:00 九如國小

主講者:屏東中學輔導主任 簡文英

 

一、引言:

做孩子生命的貴人

輔導工作的特點:

  1. 無招勝有招:輔導工作中沒有所謂最好的輔導方式。
  2. 「心」是最重要的:輔導老師有心幫助孩子最重要。
  3. 就像在黑暗中拉著孩子跳舞,需要耐心慢慢磨合出流暢的舞步

 

二、個案輔導分享

(一)個案一

  1. 個案問題:時輟時學、家庭失能、能言善道常借錢不還、加入廟會夜不歸營。
  2. 個案亮點:桌球打得很好。
  3. 輔導策略:(1)不斷放大個案亮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)與家長建立夥伴關係(不容易,但盡力而為)

(二)個案二

1.個案問題:家庭結構正常,家長也很關心孩子,但是個案有退縮行為。平日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常行為--集會中會手舞足蹈、常伸手撫摸生殖器--情緒障礙、性偏差行為。

2.輔導策略:(1)與家長、導師一起建立完善的輔導系統,以借力使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)以男老師的成長歷程,正向普同化而非病理化個案的行為加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輔導,男老師輔導較適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)轉移個案對於性方面的注意力,讓個案去發現更有趣的事可以做。

 

三、輔導理論與策略探討

(一)輔導工作不能單打獨鬥,必須借力使力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 家庭關係

          2.重要他人(同學等)       3.輔導老師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4.任課老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 輔導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學務處       7.導師

 

結合以上力量,有人幫你(輔導老師)扮黑臉,輔導老師才能與個案建立良好關係,讓他願意接納你。

 

(二)多元角色與多功能的輔導老師:

  1. 調解者、諮詢者、輔導者、管理者。
  2. 正向連結催化親師生系統。
  3. 協助孩子的家長(重要家人)及導師表達關愛與接納。

(三)先看懂,再回應。

(四)先分析孩子處於哪個階段,再進行輔導工作。

馬斯洛(Maslow)的需求階層理論

(由下而上,越低階的是越基本的需求)

 

   5.自我實現   ˙發揮才能、有成就感

   4.自尊         ˙有自主性、獲得尊重

   3.愛與隸屬   ˙友誼、人際關係、團體歸屬感

   2.安全感      ˙人身安全、掌控感、穩定保障、財產

   1.生理         ˙食衣住行、性

 

(五)薩提爾(Satir)的冰山理論

 

        浮在海面上的冰山      外在行為:溝通姿態----都是為了生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例如:指責、討好、超理智、打岔……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 沉在海面下的冰山      包含了 ˙認知想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˙情緒感受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˙需求(被愛、被肯定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˙自我價值、自尊

 

(六)當小朋友的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:

   1.順從取悅他人、敵對攻擊他人、逃避遠離他人

   2.拒絕自己、拒絕他人、促使他人拒絕自己

   3.產生不安全依附

 

(七)攻擊衝動

     有些孩子借由攻擊他人得到滿足與安慰。我們可以引導他去從事他感興趣的事情,使他從中獲得滿足與安慰。

 

(八)處理憤怒情緒

˙先反應和接納其情緒

˙隔離但不疏離

˙理解他的「孤獨感」

 

(九)原生家庭早期經宴對人際模式的影響

 

他人+

 

自我-

焦慮型依附

(趨近)

安全型依附關係

(正常)

自我+

逃避型依附

(逃避)

排除型依附

(攻擊)

 

他人-

 

 

(十)培養多元文化眼光

˙你的眼光決定你看見的視野與景像

˙聰明運用西方諮商心理學問技巧,考量華人文化適用性

˙開放的胸襟瞭解各類族群文化

˙「放下我執」:你不一定是對的

˙unknown至上:抱著「願意去瞭解」的態度

 

(十一)在學校創造孩子被愛的經驗

˙舊冤家踹共:澄清負向得舊仇恨經驗

˙班級小團體輔導:植入正向的新快樂經驗

˙班級共學:同儕輔導

˙導師身教:陪伴與等待孩子成長

 

(十二)預防耗竭

˙團隊、團隊、團隊

 

(十三)結語

     做孩子生命的貴人

每個獨特的孩子,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

     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輔導工作 教學研究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helyra2001 的頭像
    thelyra2001

    翠屏老師的部落格

    thelyra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